平易近人 高瞻遠矚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的經驗分享
前言
朱翁曾說:「波記仔都是懂得感恩 的。」對我來說,能夠為母校改善 環境略盡綿力,絕對是一份榮幸。 禮堂添置冷氣、教堂重建、助學 金提供,凡此種種,都是回饋母 校的小小心意,希望能表達我對母校的感恩之情於萬一。我們對 母校的捐獻,都是低調地進行。 我沒有甚麼目的,只是基於對母 校那份質樸的感情。母校的恩情 是鉅大而無形的。我那份正面、 樂觀的人生價值,都是在鄧鏡波 學校裡被陶塑出來的。鮑思高神 父的教育理念,一點一滴地地滋 養著我們。
校園生活的美好回憶 ……
1976 年入讀鄧鏡波學校,到 1979 年完成中四課程,然後負笈英國。 在這裡四年的校園生活,留給我 的,一方面是快樂溫馨的回憶, 另一方面是無價的待人處世的價 值。
在天主安排下,我於 1976 年升中 試後,被派位制度送進母校。直 至 1979 年離港赴英升學。四年時 間,雖然短暫,但所接觸的每一 個人、每一年事、每一樣物,都給 我留永不磨滅的印象。
三位對我影響深的人物
朱翁 ─ 朱錫恩修士,不知他哪來 的魄力,每天風雨不改,上學放 學,永遠站在校園最前線,守護 著我們一眾小伙子。這份窩心的 關顧,豈能不銘記於心?記得有 一回,我在操場走過,朱翁對我 說:「亞祥,你係乖仔嚟,你唔准 曳 。 」 我 心 想 :「 朱 翁 , 你 怎 會 知 道我的名字?」就是這句話,讓我 認定自己是「好孩子」,我一定要 以「良好人格」來實現朱翁的期望。
到英國升學後,有一天,母親給 我來了一通電話。她說:「朱翁叫 我吩咐你,不要在英國學車、開 車。」事後才知道原來當年在加拿 大,有幾位母校舊生因駕車出了意外,不幸過身了。朱翁想到我 在英國也可能會駕車,所以立即 聯絡媽媽,著她告誡我。朱翁的 細心,天下無雙。
張修士 ─ 張冠榮校長,一位「嚴 而有愛」的教育家。中一時,校長 是華近禮神父(Father Martin)。 到中三時,張修士接任校長職位。 曾主理教務及訓育事宜的他,給 我的最初印象是「又嚴又惡」。他 當校長時,每周周會課都會在禮 堂進行。他就着不同的德育課題, 給我們做人處世的訓示。當時, 我只有十來歲,又怎會明白張修 士「苦口婆心」的道理。我當時心 裡 反 問 道 :「 又 講 道 理 ! 」 不 過 , 日子有功,奇妙事情終於出現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對於張修士 說的道理,產生了感知。往後, 升學英國以至學成回香港工作, 那些價值觀一直陪伴著我,見證 着我的成長。原來,我的價值觀 得以紮根、培育,我的人格得以塑造,全歸功於當年「聚沙成塔」 的灌輸。我是做工程的,做工程 的人不能不親力親為。波記精神, 成就了我不怕嘗試、不計輸贏、 負責任和主動的人格特徵。張冠 榮校長當年播下的種子,今天已 茁壯成長,成為根深葉茂的大樹。 大樹可遮蔭納涼,母校有任何以 用得上我們的地方,我們必竭力 報效。
聖經科老師盧榮德修士,時常要 求我們就人生價值的課題進行討 論和反思。人如果開始想及人生 意義,那就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人 生的新階段。雖然想法稚嫩、不 成熟,但畢竟生命程式已被啟動, 不會再渾渾噩噩地過活。
朱翁、張校長、盧修士 …… 他們 都是影響我一生的重要人物。母 校,我的人格陶塑的搖籃。
一些難忘的生活片段
我是在母校皈依天主的。中三那 年,正式領洗。我的父母不是教友。信主,是一個思想的內化過 程的自然結果,「相信」是因為「想 信」。母校的宗教教育,重理論與 實踐結合。她不單讓我們認識天 主、認識慈幼會鮑思高神父的宗 教情操,也讓我們在宗教活動(如 瞻禮、感恩節慶禮等)和神長的臨 在中,深深感受「神恩」的大能。 聖母瑪利亞牽著我的手,把我帶 進母校,讓天主在這裡找到我。 感恩之情,畢生難忘。當年,同 期領洗的三個同學,如今已是中 年漢子,但我們之間的友情未變, 更以兄弟相稱。我又成為了其中 一位弟兄的兒子的代父。
我回應了天主的召叫,在香港仔 聖神修院唸了四年神學(「夜神 班 」 )。 現 在 , 我 經 常 在 聖 本 德 堂 教「主日學」,順道帶子女上主日 學。當年的皈依,是我人生的轉 捩點。
我目前的好朋友都是當年母校的 舊同學。有些到了外國工作多年, 回港聚舊時,很容易又談到深入 的話題,如生活和工作上的難題 等,沒有矯飾,可見情誼醇厚。
校園生活有哪些趣味?我們每天 都樂在其中地享受校園生活。全 班同學各自拿著自己的「飯壺」, 坐在聖鮑思高像下吃午飯。飯後, 玩足球機,或者走進 canteen 和 其他同學圍桌聊天。一切都是那 麼自然和舒暢。現在,回想起來, 嘴角還不期然地帶著笑意。這份 會心微笑,千金難換。
我們都很純樸,說到最頑皮的經 驗,就是在木書桌面鑽洞,把維 他奶的飲管伸上來,偶爾偷喝一 兩口,已經樂不可支了。
我的學習路途 ─ 不斷進修,迎難 而上
中四離開母校,到英國升學。先 唸 O-Level,然後唸 A- Level,跟著升上南開普敦大學唸土木工程。 畢業後,做了一年見習工程師, 又重返校園唸碩士。回港後,在 中大唸畢 EMBA(97-98),又學習 神 學(05-09)。2012 年 9 月, 我 將在城大修讀博士課程。研修範 圍是環保建築(Green Building) 目前,我除了是有利集團有限公 司的副主席外,更身兼若干公職, 包括香港職安局主席、前香港建 造業商會會長(已當了6年)及香 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等。
記得最初到英國升學時,由於英 語水平不高,加上飲食和文化的 差異,要花上三、四個月才能勉 強適應。其後,我無師自通,摸 索出一套學習門徑。首先是多查 字典,把英文生字的解釋弄清楚。 之後,針對不同科目,把每科的 重要生字「死記硬背」下來。據非正式統計,每科約有 100 至 200 個生字不等。要應付從未唸過 的經濟及歷史科如是,應付其他 Science 學科也如是。各學科的定 義都很重要,概念清晰,學習便 無往而不利。A-Level 考試,兩科 數學都取得A級,原因之一是我 做了十年歷屆試題。出色的人那 麼多,如何能脫穎而出?「死功夫」 和「基本功」往往是致勝之道。
工作經驗分享 ─ 堅持到底,永不 言敗
當年,某中學同學穿了名牌球鞋(adidas)回校,體育老師批評道: 「穿 adidas,『好叻咩』?」對 啊 ! 為 甚 麼 要 「 認 叻 」? 我 們 在 工 作裡,要贏取尊重和信服,態度 必須隨和、謙厚。別人感覺舒服,自然樂意與自己分享成功經驗。
加入工程界,既是父親對我的期 望,也是自己的與趣。雖然過去 在工作決策上,有過錯誤決定, 但我欣然接受,深信此乃成長必經之「苦」。德國諺語說:「沒有失 敗過的不是出色的人」,所以,我 十分支持「創新」,縱然失敗,我 會再接再厲。最近,公司投資環 保生意,成為綠色建築的先行者。 其中新落成的一間酒店,節能量 高達六成,為全港之冠。在美國 和香港,均奪取了綠色建築的特 級獎項。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 這些獎項都是一眾員工應得的。
如何在競爭中尋找出路
工程行業生意競爭極大,如何避 過被淘汰的危機?我們必須有宏 觀的視野,以前瞻性的態度規劃 未來。以我們的公司為例,是第 一間北上內地設置廠房的建築公 司。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投 資總額高達十億港元。
香港的年青人,在尋找工作機會 時,目光必須能移離香港。香港 是開放型經濟社會,競爭劇烈, 工作辛苦之餘,就業機會也沒有 保障。試想想,內地市場有多大?我想大概是香港的一百倍以上。 內地人工越來越高,在北京,初 級工程師的收入是八千元。工資 水平和香港非常接近。加上香港 人北上設廠,基於誠信與溝通作 為前提,這些公司都較喜歡僱用 香港的管理和工程人材。北上工 作,絕對是應放在考慮之列。不 過,大陸海歸派的英語和普通話 水平都很高,香港學生要和他們 競爭,必須苦練語文,加強競爭 力。
結語
家父七十六歲,由十四歲當學徒 到今天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六十 年來,堅持每天上班工作。在他 的薰陶下,我對工作同樣充滿熱 忱。當年,初出茅廬,上班的第 三天便工作至深夜十二時。我想 我工作兩年,所學的將等同別人 三年的知識。知識積累多了,結 合經驗,當能事半功倍。年青時, 我是朝八晚八,每天工作起碼 十二小時。
作為集團副主席,我也是公司員 工之一,我會為公司選擇最佳的 發展方向。我期望下屬能視我為
「領袖」,能欣賞我的能力,對我 心 悅 誠 服 。 我 不 要 當「 領 導 」, 因 為別人只看到我的身份和地位而 已。
和下屬相處,我有一些原則。我 們要互相尊重,我絕對不會辱罵 員工(言語暴力)。我很重視公正, 凡事客觀,對事不對人。我尊重 創意(這是公司近年來的核心文 化),接納新思維。同事的提議如 果被接納,他們會感到受重視, 就如老師接納學生意見一樣,學 生會有成功感。
最後,我要勗勉學弟們,珍惜眼 前的學習機會,好好把握和發展。 像我,四十八歲之齡,仍報讀博 士學位,目的就是要透過進修, 不斷自我增值。「總有出頭天」是 爸爸的座右銘。我就借他的話, 在此與大家互勉。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