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lose
school

eClass 登入

2021年10月 校長心聲 – 《以愛化解歧見》

香港於1960年的總人口約有310萬,當中只有不足百分之十的人口(約26萬人)在本地出生,還有不足百分之二的人口(約5萬人)是外國人,其餘絕大多數的人口(約269萬人)均是來自內地不同省份,當中以廣東省最多,約佔五成。在60至80年代,受偷渡及內地移民潮影響,香港人口急速上升。現時大部份在香港生活的人,其祖先很可能都是早年由內地移居香港的。

 

在80年代中期,我的家庭也由內地移居香港。那個年代的社會,新來港人士都遇到不少生活上的困難,他們沒有特別的福利,更遑論享用各項公共服務。生活上有任何困難,都要靠自己親手解決。政府沒有轉介學校給我們,我們都要自行找學校。當部分同學知道我的背景後,他們會嘲笑我,甚至孤立和排擠我。那時候,我們一家只知忍耐,同時也激發起我努力向上的決心。

 

大家或許都知道我說話略帶鄉音,而我的父母的鄉音就更為明顯。兩年前,父母和我有一天從中環乘坐天星小輪前往尖沙嘴,有一對原本坐在我們附近,貌似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年夫婦,對我們一臉嫌棄,更要求我們坐在遠離他們的地方,態度惡劣囂張。我本想討個公道,與他們理論,但父母卻拉著我,叫我不要出聲,悄悄地到其他位置坐。當時我感到無比氣憤,但想深一層,父母的應對方法確實有他們的智慧。社會上有百種人,我們未必能理解部分人的行為舉止,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忍耐和寄予同情。路加福音(17:11-17)提到耶穌醫治了十個痳瘋病人,當中特別提到其中一個病人是被猶太人歧視的撒瑪黎雅人。這顯示出耶穌的仁愛是一視同仁的,祂沒有因為病人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沒有因為人的出身和種族而給他們差別待遇。無論你是甚麼人、來自甚麼地方、甚麼膚色、甚麼年齡、甚麼職業,在天主的跟前,人人平等。人生總會遇到很多不合理的事情,而且我們往往無法控制。在這紛亂的社會,我們要依靠天主,正如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為2021年的贈言:「寄望於上主,是我們的動力!」

 

我們要感謝天主,賜給我們偉大的鮑思高神父。他創立了慈幼會,慈幼會開辦了鄧鏡波學校,並實踐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去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智慧、以宗教靈性的價值去薰陶學生的心靈,以仁愛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但願每個在鄧鏡波學校的人都能感受這種大愛,彼此尊重,以愛化解歧見和仇恨。就讓我們全心全意的皈依天主,時常光榮、感謝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