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步入闊別多年的鄧鏡波學 校,跟當年在這裡讀書時,總有 點截然不同的感覺。回想我入讀 鄧鏡波學校時,學校只有主教學 大樓、兩個球場,其他的建築物 並不多,連禮堂也沒有。我是看 着禮堂興建的其中一個學生。現 在,看見兩個簇新的大球場和一 座新建的教學大樓,就感覺到母 校在這四、五十年來的發展了。
我在一九六四年入讀鄧鏡波學校 小學五年級,當時還設有小學部, 我可能是未代的小學部學生。在 我升上中一時,小學部已經開始縮班了。現在回想起來,慶幸自 己能入讀鄧鏡波學校的小學部, 因為那時小學部的學生不用參加 升中試,就直升上中學。這令我 免除了當時一般小學生都要面對 的升中試壓力。那時鄧鏡波學校 還有寄宿生。波記學生大多是工 人階級的子女,父母能照顧他們 的時間不多,所以部分學生會在 學校寄宿或「搭食」。我雖然不是 寄宿生(我住在何文田),但我在 學校「搭食」,跟寄宿生一同午膳。 一大群孩子一起吃飯,你想會有 多熱鬧呢!
一直以來,鄧鏡波學校都給予我 「家」的感覺。我的英文名叫Joseph,就是這個家給我起的。 一九七二年,我要到英國升學。 那時,我還沒有英文名,便請當 時的教務主任李海龍神父幫忙。 他毫不猶豫就說 :「容易啦 ! 就用 我的英文名字 Joseph 吧 !」就是 這樣,Joseph 這個英文名我就一 直用到今天。對我來說,這就像 父母幫自己的兒子起名一樣,給 我很好、很親切的感覺。現在, 我還不時跟朋友說這名字是慈幼 會神父送給我的。
此外,鄧鏡波學校不只在學業上 照顧學生,在日常生活上,也會 照顧學生,甚至是照顧整個社區 的年輕人。記得當時學校還擔當 着「慶禮院」的角色,週末及週日 都是開放的。慶禮院經常舉辦不 同類型的活動給年青人,連非本 校學生也可以參與。記得當時最 受歡迎的活動是足球機,大家見 到足球機,就會圍在一起玩,十 分開心。我覺得鄧鏡波學校不只是「波記仔」的家,也是整個社區 的年青人的家。這個家關愛着每 一個年青人的優良傳統,今天依 然保留着。
鄧鏡波學校的老師給我留下親切 的「一家人」的感覺。老師大多親 切隨和,和學生打成一片,有的 甚至不介意我們以名字相稱。記 得當時教數學的陳修老師,我們 就叫他修哥。高高瘦瘦的陳修老 師、蕭樹錚老師和李繼宗老師, 經常和學生打籃球。同學和老師 都沒有隔膜,相處得像家人般。
這個家除了有玩樂的一面外,也有 嚴肅的一面。這嚴肅的一面幫助 我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令我一 生受用。記得當時波記有一個很 嚴厲的紀律要求,皮鞋一定要光 可鑑人。每天早上,Bro. Stoppa (司徒柏)修士都會站在大門口檢 查學生的皮皮鞋。若果沒有擦好, 同學就要到放在一旁的鞋箱取出 鞋油和鞋刷,自己慢慢把皮鞋擦拭得明明亮亮,更要交出五毫子 鞋油費。現在回想起這個在當時 認為非常苛刻的紀律要求,就明 白學校的苦心了。社會上很多人 都會由穿在腳上的鞋開始向上觀 察一個人(尤其是男士)的衣著。 鞋子整潔與否,會直接影響別人 對你的觀感。這個從腳做起的紀 律要求,至今仍影響著我。現在 家裡雖然有傭人可以代勞,但我 仍堅持要自己擦鞋。我也要我的 子女保持鞋子整潔。除了鞋子要 整潔外,學校對我們還有許多要 求,如:不准搭同學的膊頭,不 可觸碰同學的身體,手不可以插 在褲袋等。這些行為細節上的要 求,好像父母提醒子女在社交場 合應有的禮儀和態度一樣。這提 點對於工人階級的子女來說,尤 為需要。我認為學校灌輸這些價 值觀和行為要求,甚至比傳授知 識更加重要。
鄧鏡波學校除了給予我家的感覺 外,也給我留下許多難忘的人和 事。當時的校長華近禮神父對同 學來說,有很深遠的影響。當時 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環境都不算好, 華近禮神父推薦我們到英國讀預 科和大學,為了節省金錢和時間, 我們要更努力,把兩年的預科課 程縮短為一年。華神父還請他在英國的媽媽照顧我們。記得我初 到英國時候,是香港仔工業學校 的師兄來接機的。慈幼會對我們 的關愛,我會永遠銘記心中。
此外,還有教工場實習的香煜明 老師。香 sir 所教燒焊和金屬加工 技術,我認為對男孩子來說是十 分有用的。現在家中一些修修補 補的工作,我可以一手包辦。吳 啟鴻老師那徒手用粉筆在黑板上 畫一個 perfect circle,真的神乎 其技,令全班同學看得目瞪口呆, 至今難忘。
在鄧鏡波學校學到的,對我日後 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影響。當年鄧 鏡波學校是一所工業學校,學生 升學或就業,都是以工程科目為 主,所以我能夠順利地繼承了爸 爸的機器生意。後來我結束了爸 爸的生意,轉向我的專業發展。 今天我在生產力促進局工作,仍 然是與工程和技術有關的。現在, 我是生產力促進局的副總裁,主 要當顧問,負責四個範疇的科技 發展 : 環境管理、研發新材料、自動化服務,以及研發汽東電子零件展。
工作了二十多年,我認為讀書固 然重要,因為它打穩知識的基礎, 而做人的態度更重要。要成功,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元素: 首先,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我 們不難發現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語文能力都比較強。試想,工作 時要別人明白你的構思和理念, 你必須能清楚表達出來。工作的 伙伴不一定會跟你面對面傾談, 那時就要靠文字溝通了。說話能 力和書寫能力在工作上同樣重要。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我發覺同事 升職與否,大多取決於他們的語 文能力。我認為語文能力會直接 影響你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其次是不怕失敗。失敗的經驗往 往可以成為自己的資產。以我為 例,當初做生意不理想的經驗, 令我在生產力促進局工作時,更 明白廠商的需要。我們要不怕失 敗、不怕挫折,最重要的是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失敗。在我當顧問工作時,我發覺要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的根源。只 要找出了問題的根源,其他的枝 節就會迎刃而解。我們不要怕失 敗,要經常檢討,分析自己的強 項和弱項,循着自己的強項發展, 那就事半功倍。
最後,要擴闊自己的社交網絡。 在社會工作,你會發覺朋友對你 的影響很大。你的朋友可以來自 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他們會給 你帶來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意見、 不同的網絡,這對你的事業發展 有大幫助。
今日,我畢業了四十多年,和鄧 鏡波學校的同學仍有聯繫,透過 「面書」,尋回一些失散多年的 校友。近年,大家的小朋友都長 大了,老同學都退休了,聚舊的 時間更多,平均個多月敍會一次。 大家都很珍惜這四十多年的友誼。 希望今後每一個校慶,相約更多 校友,聚首一堂,祝願母校有更 多個燦爛的十年。